今年以來,浮法玻璃廠緊緊圍繞提高經濟效益這個中心,狠抓生產、采購、銷售等重點環(huán)節(jié),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:產量、質量、銷量、利潤實現同步增長,創(chuàng)下近年來最好成績,圓滿實現了時間過半、任務過半,為“十四五”開好了頭、起好了步。 兩手抓:一手抓增產,一手抓節(jié)支 該廠結合生產實際情況,深入剖析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充分發(fā)揮技術骨干力量,帶領職工集思廣益,強化創(chuàng)新攻關,千方百計提高拉引量,今年上半年同比增產8萬重量箱,增收800萬元。加大鐵污染治理,通過增加除鐵器和調整除鐵次數,使熔化池底溫度更穩(wěn)定,微氣泡減少,并通過在成型工段排查槽底泡產生位置,適當增加局部冷卻,消除槽底泡,提高玻璃質量。調整風機使用區(qū)域,在中溫區(qū)增加一臺15千瓦局部風機,高溫區(qū)減少一臺120千瓦槽底風機,既減少了中溫區(qū)水包清理次數,又降低了槽內污染,并通過優(yōu)化調整退火工藝,停止使用B1區(qū)電加熱,每天節(jié)約用電近1200度,有效降低了成本。 嚴把控:從嚴控成本,從嚴控質量 該廠對采購各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嚴格把控,推動建章立制,實行陽光采購。通過成立市場策略研究中心,詳細掌握市場價格動態(tài),分析討論最佳采購時間,靈活運用低價多采購、高價少采購的起伏時點采購辦法。同時采取公開掛網招標、開展輔助材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,想方設法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,降低采購成本,石灰石、白云石、元明粉三項材料采購價同比分別下降20%、6%、7.7%,節(jié)約成本100余萬元。并加強采購過程管理,以往是到貨驗收,只有在使用過程中,才知質量的好與壞,如今不間斷進行視頻溝通,全面熟悉了解生產原材料的整個流程,從原材料的成品到出廠的質量,都了如指掌;驗收合同的參數也進一步細化,由原來的簡單標準增至20條,達不到要求者,拒不收貨。 靈活銷:積極增銷量,精準定售價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,該廠采取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:及時調整片區(qū)銷售模式,解決貿易商惡意競爭的不良局面,盡最大努力保護好代理商利益,提高他們的忠誠度;充分挖掘市場優(yōu)勢,合理搭配銷售,不斷優(yōu)化庫存;加大產品售后服務力度,對客戶投訴3天之內必予以滿意答復或解決……多措并舉下,上半年增銷34萬重量箱,增利140余萬元。同時,該廠積極改變定價模式,定價小組積極跟進市場,做出準確判斷,緊跟市場行情精準調整產品價格,實現了企業(yè)效益最大化。